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襄垣鼓书

襄垣鼓书

关键词:襄垣鼓书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襄垣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xiangyu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74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襄垣鼓书以坐唱为主,在演唱长篇书时,由多人分任其中的主要人物角色,以独唱、对唱、齐唱等形式来表述情节和刻画人物。演唱者分操乐器伴奏,弦乐有京胡、二把、胡胡、月琴等四大件。人数再多时可加三弦、二胡、中胡等。
  清代末年产生于屯留县西南的西流寨乡和尚头村。后流传于长子、壶关、长治县等地。曲目有《珍珠倒卷帘》、《红绣楼》、《黑孩子娶了个黑媳妇》等10余个。其形式为单人说唱,无弦伴奏,一般用于旧社会穷人沿村乞讨时。近几年来屯留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对这一曲种进行了改革创新,由一人说唱变为多人说唱,由无乐伴奏增加了多种现代乐器伴奏,成为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、歌颂党的方针政策、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新的演唱形式。新编说唱曲目有《歌唱马牡丹》、《朱凤岐》、《计划生育好》等10余个,受到了省、市、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赞扬。《山西日报》曾以《古村开新花》为题,对屯留道情的改革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。1989年在山西省首届农民家庭演唱会上赢得“梆子腔、落子调,屯留道情唱得妙”的美誉。1985年山西省文化厅将屯留道情老调《珍珠倒卷帘》,由李振奇演唱;新编配乐道情《歌唱马牡丹》,由张俊凤、程翠平演唱,二者录像后一并载入《中国曲艺集成·山西卷》。1989年屯留道情《火线情》,参加长治市曲艺大赛,获金杯奖。2002年屯留道情《黄牛铁牛和奶牛》参加长治市“开元之声”群众文艺汇演,获作品一等奖,2004年又获山西省曲艺“牡丹杯”大赛作品金奖
  流行于晋东南的沁县、武乡、沁源、襄垣,晋中的榆社、左权以及晋南的安泽、浮山等地。其形成年代尚待考。据艺人韩荣先(1918~~1980)、魏德胜(1895~~1962)、张国珍(1911~~1985)回忆,沁州盲艺人组织“三皇会”成立于清顺治十年(1653年),因此可以初步认定最晚在明末清初,沁州三弦书已具有相当规模。
  艺人们的“三皇会”组织,人们称其为“老州会”,“老州调”即因此而得名。会中说书均为盲人,老百姓又称他们为“瞎子队”。因盲艺人除说书外还兼“卜卦”,所以老百姓又称他们为“先生”。“老州会”每年五月初五举行例会,敬奉“三皇爷”。据近代盲艺人回忆,清代中叶“老州会”分三会,即“北会”、“南会”和“新成会”。由于日本侵略者入侵,新成会和南会在1938年以后、北会在1940年以后再没有活动。
  “沁州三弦书”主要活动于乡村。早期多是单人怀抱三弦游乡说唱,有时两人活动,一人弹三弦主唱,一人拉二把伴奏,后逐渐扩大为3人甚至8人。随着人数的增加,乐器也随之丰富。北会第二代艺人卫明生(1818年生)在一把三弦的基础上,加进了二把、四弦、笛子伴奏,把二把的2 5改为3 6定弦,称为“反二把”,将小铙从桌上移至椅把上,使说唱者一人集说唱、弹弦、打铙、踩摔板于一身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